用户登录

你将何去何从? (2009年1月)

 

◎齐欣

 

2009年的第一天,又一位朋友问我:“你什么时候回家?”别人假设我出国多年,早有答案,我,却不知道何去何从。

何去何从是什么意思?就是你开车到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,那天正下着大雪,路标也不清楚,原来满满的油缸亮起红灯,GPS突然失效。车子停在茫茫大雪原,你进也不敢,退也不是。

我来德国的目标非常清晰:赶快拿一个名牌学府的博士,回国当教授,光宗耀祖。可是当我博士后都毕业了,在德度过十个春与秋,我才犹豫了;你看:国内的教授薪酬低、社会地位没有想象的高;若真要进名校任教,还要亲人为我四处奔走,送礼打招呼。我在大学内的关系早已疏远,教授的位置也不好拿;“海归”远不如从前受重视;听说了:80代孩子的治学方法和心态,不是我期待的。

那么既然学有所成,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这黄金十年已花在德国,我就留下吧!但见不少前辈在德国找工作:低不愿就,高也不成;加上咱们这等“永远的外国人”,在别人的土地上无法安心安生。我妻子(四年前结婚)已来过三次,没有一次不是濒临患抑郁症的边缘而打道回国的;我俩都相爱,都共同憧憬着成家育儿,但我的家庭该在中国呢?还是在德国?我的孩子該在国内生、养、受教育呢?还是在德国?如果最终要回国,多一天的犹豫就是多浪费一天;但一旦回国,我在德投资的精神心血,对这社会的认识、辛苦经营的人脉关系,甚至我亲手细心整修的那70坪安乐窝都要放弃。

1999年冒着春节的大雪,我抱着雄心壮志来德国开拓事业,窝心藏着丈夫抱着两岁儿子在家门送我的临别赠言:“德国呆不住了,就赶快回来”。

我是个要强的人,没有呆不住的地方,四年后,我事业初成,生活安定,可同时分居两地的丈夫和我都不约而同的发展了婚外情。听说丈夫丢下幼儿跟人共筑爱巢,那女人后来找到更有钱的对象,蝉过别枝,丈夫又回老家与父母儿子过日子,工余交交女朋友,再没有大动作。而我自己,耐不住孤单寂寞和在异地工作的压力,前后跟两个德国男子同居,每一次都是一个充满憧憬的开始,每一次关系都是在冷漠乏味中结束。

对,冷漠和乏味,是多年德国生活的写照,在德国有的是平淡和稳定,一年前可预定假期、体检和音乐会门票。在德国,我不会发大财,在中、下档的水平“活着”,妇女平均能活到86岁,我现在才四十岁,我以后的日子,就这样……?

“要不要回国?”是每次同居失败,生意受阻后冒出来的想法;但国内的一切,对我来说已失去吸引力;生活中的脏、乱、吵、争,我都受不了、看不惯。凭着我在欧洲多年掌握的外语、经验、人脉关系,回国也能找到好的位置,或再创新事业,可是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又那么多,放下德国公司回去,实在没有安全感。与丈夫的关系,更是让我迟疑不定的原因。我,已不再是十年前的我;他,也变了样;在外人的眼光中,我们还是合法夫妻,分居异地十年都没离,那总不成我一回国就跟他离吧?!可重建婚姻,谈何容易。

我这两位朋友,在德国没有生存问题,正如你,你在国内也没有生存问题。那为何出国一转,反而犹豫不定?

经济学有一个“机会成本”(Opportunity Cost)的概念;意指你选择甲,同时就失去乙,乙就是你要付出的机会成本。没有一个社会是完美的,没有一种生活是不需要付出“机会成本”的,所以,重要的还是先理清你人生(至少这一刻)的生命次序,甘心乐意的付上成本,努力争取并享受你所选择的。你和你所爱的人的幸福快乐是首要?还是世人的目光评断?

德国中文图书馆有很多关于人生探索、自我认识的书,也有很多作者与你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,欢迎你来电查询、借阅。

09望10,你将何去何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