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国中文图书馆每季都会出版一期《图书馆通讯》,完整版《通讯》请点击主菜单标签中的年份进入。以下为通讯的首页文章集锦。
踏入春天
时间过得好快,除夕夜的烟火还挂在深蓝色的夜幕上,年初农民抗议游行的卡车,拖拉机播放的奏乐声还盘旋在耳际,月份牌却一下子就翻到三月。正如飞一般地朝着它剩下的时光奔去。 不知你在这一年初始的时光过得如何?也许像许多人一样五味杂陈,感觉并不轻松;俄乌战争已经断断续续打了两年,去年月又爆发哈以冲突;全球的政局紧张、能源问题,通货膨胀,难民问题;德国的经济在经过近三十年的繁荣昌盛后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,极右政见抬 头 ,德铁频频晚点,走上街头的示威人群和公共服务行业持续罢工, 让这个春天的空气中弥漫着不安定的因子。同时,过去三年疫情留在人们心里的伤痕仍隐隐作痛。
忠吿
《忠吿》 ◎Yoshiko 在飞机上看了一个94分钟的记录片“Tea with the Dames“;四位加起来有342岁的著名英国女演员围桌对谈。最后一个话题最吸引我:“如果要给年轻的你一个忠告,你会说什么?” 记录片中四位女士,长期在影视圈中,在一个多小时的对话中谈笑风生、幽默睿智、甚至佻皮跳脱;可对于这个话题,她们都用了更多时间沉默、思考,她们回答这个问题时,大都神色凝重,跟之前的表现明显不同。她们讲话时也没怎么看镜头,语速明显放慢。 我猜,她们开口回答之前,要作两个选择: 1. “我要对哪一个年龄的自己作出忠告呢?” 2. “我对自己的忠告是什么?” 你呢?你会选择对哪一个年龄的自己作出忠告?你会给自己一个怎样的忠告? 28岁的徐梦选择对18岁的自己说: “你现在认为跟他同居,是唯一的途径,可让你赶快逃离充满批评、辱骂、争吵不休的原生家庭,摆脱一个经常弥漫着火药味的生活环境。 徐梦,别太快作决定。 其实,往前走,你可以看到更多的路。” 35岁的杨浩对24岁的自己说: “你实在应该有纪律一点,好好学习,养成负责任的态度和勤奋的生活习惯; 因为你很快就会知道,仅仅用小聪明应付考试、但求过关,并不足以面对职场的挑战,在工作上也难有发展和贡献。” 40岁的李缨对29岁的自己说: “你终于把博士学位拿到手,老板超级重视你,钻硏的方向当时得令,夏天时,在你庆祝结婚一周年的时候,你一直心仪的美国名校给你提供了研究基金和优厚的条件让你过去;这一切让你觉得拥有了全世界!然后你发现自己怀孕了。 爸妈让你放下一切、好好当妈! 闺蜜说有些机会错过了就不再,劝你把孩子打了,过几年才生,趁年轻去追梦。 丈夫说他愿意陪你去美国当奶爸,但他放下了工作,不知道以后会怎样。 小缨,有太多诱人的选择,你做了一个好难的决定。 但我想说,做好决定,就努力走下去;别回头、别埋怨,不要把自己的失落压在丈夫和女儿的肩膀上。” 50岁的庞诚对40岁的自己说: “你很努力,你很优秀、成功,好像成功得很早;但你应该谦卑一点、厚道一点,少一点自我膨胀,就少一点伤害别人、伤害自己” 58岁的王明对38岁的自己说: “你应该把花在赌桌上的钱给太太买个房子,把跟酒肉朋友喝酒打牌的时间,用来陪儿子踢球游泳。” 67岁的吕惠对50岁的自己说: “孩子都长大了,丈夫也老了,你该好好的多花时间陪伴丈夫。” 哪些忠告让自己迷途知返;或者让自己三思而后作决定;或是让自己做了决定以后,不怨不悔,努力走下去?让自己爱惜时间、机会,认清自己的责任,以致日后少一些遗憾和内疚?或是忠告自己戒除恶习、改变性格缺点,以致自己和周围的人生活都好过一点? 你呢?你今年多大?如果你只能给年轻的自己一个忠告,此时此刻,你会给几岁的自己一个怎样的忠告?
《拖延症患者的告白》
《拖延症患者的告白》 ◎斗牛士 我是一位拖延症患者。简单来说,我的病症就是“计划要做的事情,一直拖到最后才着手去做,有时甚至到最后什么也没做。” 比如写一份报告,我打开谷歌想要查资料,却被网上其他新闻或消息吸引,在网络世界兜兜转转,消耗了大把时间,只好明天写;第二天,想着我有一晚上的时间可以写,可以先看看新的电影预告,一个接一个.......;第三天,要写了,突然发现衣服没洗、账单没付、房间没有整理,等做完这些觉得很累,想睡一觉,决定明天一定要写了……就这样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。每天都在挣扎和纠结中,被拖延症折磨到最后一刻。本来可能计划两周完成任务,却常常在最后一天匆匆完成。做出来的结果,往往并不尽如人意。有些计划甚至就搁浅了,让我悔恨不已!如果你跟我的情况类似,那么你可能也患上了拖延症。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病因和治疗方法吧。 有人说,拖延症就是懒病。我并不完全认同,至少很多事情上我还是很勤快的啊!拖延症往往发生在需要创作或对个人有挑战性的事情上,比如一份工作报告,一篇论文或一个重要的电话等等。有人说,拖延的原因是因为完美主义,害怕自己做出来的结果不够完美,不愿意面对现实的限制;所以内心一直在酝酿、反复琢磨、在想象中力求完美,屡屡耽延实际的行动,开始了却不能完成。也有些因为过于害怕而逃避面对,以至于最后根本没有开始,这就会产生焦虑、自责、抑郁等不良后果。 所以,拖延症患者想要寻求帮助,得到释放,最终还是要扪心自问,在这件事情上我拖延的原因是什么,造成拖延的程度如何: 1.轻度拖延症:其实只是偷懒,做事情有点拖拉。拖到最后几分钟也能完成任务,结果还不错,就洋洋得意。 对策:那就逼自己一下,用自我激励或奖励自己的方式对抗拖延症。 2.中度拖延症:做事情常常主次不分,忙了半天,最重要的事情没做;做事情前,脑子里常蹦出各种理由,把最重要的事情拖后......最后还是能在匆忙中完成任务,但影响情绪。 对策:可以每日制定一份To-do-list,给自己更加明确的目标。遇到大的任务,可以拆分成小任务。从最简单最基础的开始,每完成一个给自己一点奖励,在这个过程中也累积对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就感。也可以寻找同伴一起来完成。比如对方也有类似的任务,两个人一起做,彼此分享彼此激励,比较容易往前走,用团队的力量摆脱拖延症困扰。 3.重度拖延症:常常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目标,必要的任务没法完成;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,造成不自信、抑郁、焦虑等心理问题。在拖延的过程中,因心中充满压力、自责,也无法真正的休息和娱乐。或者对某些事情,完全选择逃避的方法,不去面对,因而带来严重的后果(不能毕业、失业、失去别人的信任),付出沉重的代价。 对策:如果已经养成凡事拖延的习惯,那就需要从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学习按时完成任务,慢慢摆脱拖延的困扰。如果是不想面对困难,可能需要剖析困难的根源,寻求更多的帮助或解决途径,勇敢面对。如果造成严重精神情绪困扰,请寻求心理方面专业人士的帮助。 另外,拖延症犯病的时候,为了逃避原定计划,往往去做了很多无聊的琐事,浪费很多时间。有人建议,同时计划两件有意义的事情。比如写论文和学习英文。逃避写论文的时候,可以学习英文。这样至少心理上不会有过重的愧疚和自责。这样比较容易得到成功感,而重新有能力面对该做的事情。 说了那么多,可是我的拖延症依然活跃。比如这篇文章,我就拖了两三个星期才挤出来。我可能一生都要和拖延症抗争了,不过希望还是有的!至少我努力了!你呢?一起努力吧?!
时间
时间 ◎白马 关于时间 好像自懂人性开始,你我就在时间的催促中;幼儿期:「孩子,我们要出去了,快点吃早餐,快点穿鞋」;在学期:「死缐是下周四,功课要交出来!」「考试时间到了,放下笔」;进入职场,死缐以各种方式表达出来(温馨提示、或用铁脸、或用哮的;有用电邮轰炸或直接站你办公桌前的),目的还是要求你在死缐前完成各类的工程、作品、报表、记录、统计⋯等; 全职家庭主妇也要抓准时间:什么时候一定要交水电费、买菜做饭?要带孩子打防疫针?给孩子报学校?接送孩子往返学校、兴趣班、小朋友生日会? 假如再没人催逼你,甚或说:「没关系,慢慢来!」「你有很多时间,想想可以怎样享受人生?」那就是你的退休期、老年期。 奇怪的是,我們並不会因此很快乐,不少退休人士因拥有大把的時間而不安、焦慮、空虛或迷惘。 运用时间 每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,人类是天生寻找意义的生命! 怎样运用时间,是一生的课题;似乎没有人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所有他想要完成的;也没有人敢夸口,他一生尽用所有时间圆满地完成他所有的责任。 因此在时间的运用上,出现两个极端: 1)完美型:催逼型、完美达标型、工作狂;希望没浪费一分一秒在无聊的事上。 2)放任型:拼弃一般的目标、责任,我自寻我路;这是我的生命,我的时间,我爱怎么花就怎么花,我来决定我的时间表;我还特别爱放空啊!哪个人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呆?一生! 如果你不属上述两型,又常常苦恼悔恨自己的时间不知怎的溜走了,那你就是经常在两极中间游走的人。 众多时间运用的策略,我综合了两大类,给你参考: I. 责任与次序 a. 确认你目前的主要责任: 你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责任/任务;全职读书的、跟全职工作、家庭主妇的主要责任/任务很不一样。 b. 把你现在的生活规律以日程表方式写出来: (例:7:00 起床、梳洗;7:30 早餐,做午餐的便当,运动,往办公室;9:00 上班/上课;12:00 午餐;13:00⋯) 发现你写不出来?或上班/上课前后是完全没有规律的?因为你是没有规律、比较随意地生活? c. 把你每天的活动(工作、运动、约会、兴趣、生活琐事、社交媒体互动、照顾家庭⋯)写出来,按你目前的主要责任,给活动排先后次序。 排次序:发现你可能不愿意把「喜欢的活动」排在「主要的责任」后面? d. 排一个更有效率的日程表:用你最有效率的时段来完成你的主要任务,特别是你主要任务里比较需要专注力的。 每人的最有效率时段都不一样,有些人在早餐后,有人在半夜;总之,别用最有效率时段去发呆或毋须用 脑的娱乐! II. 提高效率、减少浪费 a. 找出你每天最容易浪费时间的活动,减少它! 你常常打开视频就追看世界/八挂/ 政经新闻/怪闻?电视剧? 上FB, Twitter 等社交媒体秀「自拍、恩爱、宠物- 猫狗车子房子包包、调侃高度」? 在网上溜览新装、竞投、球赛精华、手游而下不来? 或你古典一点;时间耗在电视机/电话上,或在洗手间/客厅发呆? b. 用响闹装置/ 工作位置提醒自己! 主要任务是长期/单独在家中工作的,如家庭主妇或独自创业者,没有独立在家以外的办公室或与同事的互动,更需自觉时间的运用。 调校闹钟;标志起床、做饭时间,或每两小时响闹一次,提醒你时间的过去。 在家中创造一个最少干扰的工作位置;固定工作环境可让你专注力提高、较快热身。(例如:一张专用工作桌;一位照顾三个孩子的画家妈妈在地下室僻一角落,摆好画具。) [...]
云端星际的真实爱情故事
云端星际的真实爱情故事 ◎ 千叶淑子 结婚 (1959) @「光,你真要跟绫结婚吗?她……;我以为你只是出于同情关心.」妈妈担忧的眼神、语调,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旋;是呀,我们真的要结婚! @四年前认识她,开始对她有感觉的时候,我已经问过自己,我爱她是出于同情吗? # 谁要跟我这37岁、样貌普通、高中学历、没有事业、没有储蓄、卧病已13年(肺结核,传染病),身体虚弱,不太可能生孩子、来自小城市贫穷家庭的女子恋爱、结婚呢? # 可是,光很快就要跟我结束四年的交往,歩入婚姻了。 在普通人的眼中,这真是匪疑所思的决定,连我的亲兄弟都担心光是一时冲动,提醒他与我的婚姻,将会是非常态的婚姻。 恋爱(1953-1959) # 我俩都已三十多岁了;从交往开始,我们已是“非常态”的。 @ 她一直在病褟上受疾病和治疗的煎熬,我们的交往没有别人所谓的浪漫。我们的恋爱真是谈出来的,我们通过写信来交流,或是我坐火车去探望她。只有在她身体比较强壮、天气好的时候,我们能出去散步。我在营林局工作,业余爱好是作曲,唱歌还不错;所以,我会亲手制作漂亮的干花送她,或在她床边给她唱歌,作为礼物送她。 她?她病弱家穷,连照顾自己都有困难,她没送我别的礼物,她就把自己的爱送我。这样,就够了。 # 我生于1922年,清贫家庭,我努力读书至高中,当了七年小学老师 - 我当时以为自己得到一个穷女子所能期盼的最好事业。 我在战后却看到人世间的黑暗、欺骗、残酷,无法继续教学。我24岁辞去教职后三个月患上肺结核,连续沉重的打击,把我扔进空虚、失序和绝望中,27岁那年我选择走入海中企图自杀,欲放弃自己的生命,因我感到一切的意义离弃了我。 # 我病中与青梅竹马的男同学重遇,他也是一病号,为人却开朗积极,受他感染带动,我接受并归信基督并在三十岁洗礼!(开心) 我以为上帝要赐我一个同病相怜的丈夫?但两年后他病逝,我当时认定此生不会结婚了。 # 没想到,一年后,我与同是基督徒、比我年轻、健康的光相识。 从相识到相恋,男女彼此靠近源于五类的吸引: 外貌的吸引(相貌身材健康活力); 友谊的吸引(交流、坦诚、分享、分担、成长); 异性的吸引(互补、相属、承诺); 性格的吸引(善良、仁爱、谦和、有礼、勇敢、喜乐、守诺、温柔、忍耐、为他人着想、节制); 相同的价值观(相同的信仰、价值覌、生命目标) # 一直生重病的我,外貌的吸引是谈不上的,况且,我不太可能为光生孩子。每次我提到这些,光总用温柔的眼睛、坚定的语气来肯定我、安慰我……。 @ 一开始,我们被对方的性格特质吸引;之后,我们有谈不完的话题,我俩在交流中成长;但最重要的,是我们的信仰、 价值观相同, 我们的心愈靠近, 感情愈坚强……;在我眼中,绫的病是事实,但她内心、性格的美是一个更重要的事实。 @ 不少人担心我俩的婚姻会幸福吗? 我俩能走到尽头吗? # 我俩婚姻幸福;光陪着我,走到尽头。 [...]
后悔
后悔 ◎ 黃昏色的风信子 后悔,是人回顾过去,面对错误选择的结果、应做的事没做、不应做的却做了,从而生出的自责和负面思想情绪。 后悔轻者,仰天长叹、苦闷几天;重者,心生悔恨、自怨自艾,希望时光能倒流,生命有“Take 2”! (作者按:拍电影若“Take 1”不理想,可立即重拍“Take 2”) 通常,人愈多选择的自由,就愈多后悔的原因和机会;年轻人回望短暂的过去,常会为作错的决定和行动而后悔。例如不应发脾气伤害朋友;或不应一时冲动买昂贵的汽车。 年事渐长,回首过去,往往为自己没有做的事/决定而后悔。例如因不够勇气,错失向心仪异性表白的机会;或因怕冒险,没有转行去做自己心爱的职业。有人说后悔是纯负面思想情绪,徒然浪费时间丶损耗心神,应将之彻底去除。难怪金庸武侠小说中有个人物叫杨不悔;中、西歌曲创作中,明明悔得眼底出血,口中还要故作潇洒、大唱“不悔”“No Regrets”。 后悔真没有存在的价值吗?我们能从后悔中学习到什么? 学习1:成长的标记 我们后悔,通常基于一个假设:我们当时有能力做另一个(更好的)选择/行动,或可以采取另一种(更正确的)态度。真的吗? 经验说明,除了精神情绪或认知有问题的人之外,很少人是故意去做一个他当时明知自己以后会后悔的决定/行动的。意思是;我们每次作决定、选择行动时,都自觉及不自觉地用上我们当时的思考情感意志能力,竭尽所能,趋吉避祸;务求做最正确的事,期盼最好的结果。 因此,懂得后悔,意味着你成长了;你比过去成熟,从经验中,对自己、他人丶处境丶人生,你都长了智慧丶增加了洞见,以致你今天晓得并有能力做更好的选择和行动。后悔,可能是我们成长的标记。 学习2:知错 后悔,能让我们知错,能用另一种眼光审视自己的决定、自己的价值观。人有反省丶后悔的能力,才能知错和补救;或在下次作决定时谨慎,以错误为鉴,避免重蹈复辙,犯同样的错误。 学习3:立定志向.从错误中学习 后悔的过程中,自责丶羞愧丶懊恼的痛苦没人喜欢,但在走过后悔时,立定志向,从错误中学习。 人无完人,所有人都会犯错;切勿让错误来定义你的人生、限制你前面的路。怎样做到? 别逃避后悔中看见的错误,认识清楚自己错在哪里,别诿过于人或麻醉自己的神经;接下来是承认/承担错误,可能你要为承担错误而付出代价;然后跨过这个错误,活好今天,做该做的事,不做让明天的你会后悔的事。例如上次没吃午餐就上超市,觉得什么都需要丶看着啥都美味,结果买了一大堆吃不完的食物;以后学乖了,饿着肚子时尽量不要踏足超市。或者你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,经不起损友耸动,跟他们去了赌场,还搭上了又爱赌博又爱你的女人,你整个生活给搞乱了,你的生命变成沙子堆砌的堡垒,一下子被冲击丶崩塌。从此你知道赌博不可以让你怡情,外面的女人不能养性!有些朋友不能交(恶要厌恶丶善要亲近),有些地方不能去,有些关系不能碰。 学习4:与其后悔昨天,不如把握今天 与其后悔过往,不如积极想想:今天你可以做什么? 很多人后悔自己在教育、职业的决定,故此在自己可全权为自己负责丶决定的时候(例如大学毕业后、结婚后丶退休后)争取机会丶也争取剩下的岁月,去学习自己喜爱的东西,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。也有不少人在成年后、在为人父母后,猛然后悔自己以前年少无知自私丶态度恶劣,破坏了与父母的关系。现在事隔多年,不知从何重建修补。 每个人的性格丶每个家庭的文化虽不相同,但有一样雷同:父母的心很软;只要子女走一小歩,父母张开双臂迎接。这是为人父母者,从子女迈开又胖又短的小腿学歩开始,从心发出的反射动作。 把握今天,多对父母嘘寒问暖,多跟父母通电话视频,多探望父母丶给父母做饭丶送父母贴心的礼物,多抱抱/搀扶父母、多牵牵父母的手。 与其后悔昨天,不如把握今天。
不变的爱
不变的爱 ◎ 小桥 人人都努力寻找一份稳固的﹑可靠的﹑长久的﹑不变的爱。 婚姻 - 有人尝试在婚姻里寻找;在婚礼上,新郎新娘读誓词,也是讲出对彼此的承诺-我以永远的爱爱你,直到死亡把我们分开。 永远,有多远多久?说出这两个字,最多只需两秒钟(啊啊,再多丶就是犹豫着说永远啦!)对大部分的人来说,永远,没多远。 当夫妇俩都筋疲力尽之时;“交往的时候我已经提醒你要改善你的厨艺,为什么我工作那么辛苦,都吃不上一顿好的香的?”“就你有工作压力吗?教授这周天天催逼,我加班赶点做的实验也不满他意!我一肚子气,不用吃饭了。” 当恋爱新婚的浪漫过去,生活回归正常之时;“你好了没?”“嗯嗯…啊?什么?”“你盯着电脑萤幕三小时了,给你做个甜汤吃吃?”“不饿,你吃”“那我们找部电影看看?”“别搞了,要我陪你看催眠爱情片。”一下挡在屏幕前:“那你没想过我一个人很无聊吗?”萤幕给挡,回家后第一次抬头说话:“怎么一个人?我不也在屋里吗?” 当孩子出生带来的喜悦﹑被没日没夜的哭闹丶生病丶不断重复的家务取代之时; “咋啦?在门外已听到女儿的哭声了,怎么不抱抱她?你就不怕邻居投诉吗?”“我在做饭,炉热开水烫的,怎能抱她?”“那你早点做饭不行吗?你看,玩具臭尿布奶瓶撒一屋子,一天时间这么多,你都在干嘛呢?”“我抱着你的宝贝女儿一整天了好不好?一刻都放不下!”“什么话呢?我在办公室超累的,心里想着能回家抱抱女儿就好了。你倒是身在福中不知福!” 世界性的离婚数字上升,或覌察周遭有好些裂而未破丶名存实亡的婚姻,我们就知道很多婚姻的爱愿意永远﹑实际太短;还没遇上死亡,自己就分开了。 可怜啊可怜,我们在婚姻中暴露了自己的自私和自我中心,赤裸裸地,最老练的撒谎者都不能为自己解说。 友谊 - 面书﹑微信给我们带来大量的新知旧遇,随便po一句俏皮话,惹人侧目的照片视频,就引来全球超越空间限制的嬲或like!我们若想在社交平台上寻觅真正的友谊,简直是沿木求鱼!完…全…搞错了! 社交平台最多只能为你找来亚里士多德讲的三种友谊的两种-“功利型”和“娱乐型”友谊;而最珍贵的,是建立双方互相欣赏的美德上的“同路人”友谊,这种友谊,你若遇到过一丶两次,那你是超幸福﹑超幸运的人。 父母之爱 - 那么,最可能找到不变的爱,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。我们经历过父母对子女的无条件接纳﹑包容﹑饶恕﹑牺牲﹑付出。子女对父母再自私﹑再不孝﹑再叛逆﹑再不覊,与父母再多误会,但只要子女有需要﹑遇到困难痛苦﹑求救,父母都在那里准备好付出﹑支援﹑分担。 有一句名言:“不要埋怨父母不能给你的东西;很有可能,他们给你的已是他们的全部。” 对啊,有好些朋友来哭诉;他们的父母不能给他们物质﹑财富﹑安全感﹑体谅﹑宽容﹑理解﹑空间﹑道德模范﹑自由﹑无条件的爱;或许,他们的父母自己也缺乏这些,又怎能给予子女呢?由于人的限制,有些时候,父母的爱不一定完美﹑不一定在那里。 德国中文图书馆有很多书籍探讨爱的主题,欢迎你借阅。 德国各地也有华人基督徒群体,他们是寻到爱的群体,愿意在冷冽的冬天与你分享这爱;欢迎你来,来看。